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跨越山海,领略自然:地信和遥感23级联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作者:地信231、地信232、遥感231、肖福安 编辑:吴琼 发布时间:2024-04-08


2024年3月18日-3月22日,在肖福安、夏丽华、陈颖彪、王芳、崔海山、俞方圆、王蕾彬老师的带领下,地信231、232班和遥感231班的同学们一同前往广东省韶关市、汕尾市和深圳市进行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韶关

318日中午,全体师生到达韶关市中山公园武江,北江和浈江三江交汇处,进行河流地貌与野外遥感影像解译实习。旨在提升学生的野外地形图阅读能力,掌握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同时了解河流两岸的人文活动,阶地的成因及浈江流域的河段变动。在考察过程中,同学通力协作,深入研究老师提供的不同比例尺的流域地形图,并借助地图软件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研究,自通天塔三江交汇点出发,沿北江顺流而下直至佛山三水。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河流的摆动,河曲变化,水坝的建设及作用。

午后,带队老师们组织学生前往帽子峰,教授如何运用罗盘测量岩石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及倾角,同时学习帽子峰地层系统。帽子峰以泥盆纪海相沉积岩为主,同学们在此见到纹理分明、走向明晰的岩石,迅速将所学罗盘知识运用于实地勘察。部分学生留意到层理结构鲜明的岩层中出现的异常,询问指导教师后,得知其为岩脉,应该是岩浆岩侵入而成。

319日,广大师生与华南农业大学师生在一同抵达丹霞山博物馆,共同进行室内展馆的文本知识学习。在学习之前,丹霞山管委会陈昉副主任为大家亲自讲解丹霞山的地貌、生态系统、及其与高校之间的渊源,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

undefined

在博物馆内,讲解员通过沙盘为大家介绍了丹霞山的基本概况,通过观看科普视频同学们全面了解了丹霞地貌的特点。参观完博物馆,老师们带领同学们到达长老峰山脚,分为三路开始实习。同学们一边爬山,一边聆听老师讲解,随时停步仔细观察各类丹霞地貌的特点并记录形成原因。

undefined

在长老峰,同学们学习流水侵蚀和风化侵蚀共同作用下丹霞地貌的形成与演化,了解了红层、岩斑的成因,学习了沉积环境变化导致的粉砂岩和砾石交替出现及差异风化,以及流水、风化、重力作用形成的节理构造,还有形态各异的山体与石头,例如阴元石与阳元石。在隐秘之处,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神秘的古波痕。同时,俞方圆老师也向同学们介绍了丹霞山的植被与生态系统。

undefined

下午,同学们为了欣赏到老师所描述的美丽日落,马不停蹄地直奔阳元山。攀登阳元山过程中,同学们亲历了近乎垂直的陡坡,领略了双乳石的风采,在下山途中,感受了九九天梯、玄机台与细美寨的奇妙。在结束了一天的实习后,同学们及时在地图上记录下一天的路程,并写下各自的收获。

汕尾

3月20日同学们在汕尾对海洋波浪、潮汐、海流等水文环境特征,潟湖,海岸地貌等进行综合实习。肖福安老师在海滩上进行了海洋潮汐方面知识的讲解,对涨落潮规律,波浪及其在近岸传播特征进行了充分讲解。陈颖彪老师对海洋牧场相关的知识(从养殖条件、能源到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并表达了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未来就业面需要拓宽的展望。

肖福安老师讲解海洋水文知识

3月21日老师与同学们前往品清湖。品清湖是我国大陆最大的潟湖,大约在 300500 年前开始,当时位于品清湾西侧的马宫湾沿岸大沙坝不断向东发展。当它延伸到如今汕尾城区的位置时,品清湾变为半封闭的潟湖。肖福安老师在此讲解了品清湖的形成历史,品清湖与汕尾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品清湖污染治理等相关的知识,同学们随后分组进行考察。

品清湖

午后,老师带领同学们前往红海湾遮浪半岛和风车岛进行海岸地貌实习遮浪半岛是红海湾与碣石湾交接处突入海的一个半岛,素称“粤东麒麟角”,又称岩岛因为它名副其实是由礁岩构成的。海浪冲击与自然风化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奇形怪状、横竖各异的礁岩,巨浪扑来,激起冲天浪柱,海浪从空跌落,化作浪花朵朵,犹如“卷起千堆雪”。肖老师在此对各种海岸地貌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随后同学们分组对各类海岸地貌进行找寻,并记录下来。

肖福安老师讲解海蚀地貌

深圳大鹏半岛

3月22日,全体师生来到了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参观学习。深圳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深圳市最东南,三面环海,地质特色是距今约1.46亿年前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时期5次火山喷发形成的古火山遗迹和二至一万年以来形成的典型海岸地貌景观,体现着“山海相依、水火交融”的奇特景观。

博物馆共设有六个展厅,分别为序厅、地球探秘厅、大鹏半岛厅、矿物厅、城市与地质环境厅和临时展厅。博物馆的主讲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共参观了四个展厅。在序厅,主讲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深圳市的地理位置,同时也介绍了地质公园博物馆的构造和特色。

走进一楼的地球探秘厅,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颗地球模型,不断变化的颜色体现着古地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再往里走,陈列在展柜中的恐龙化石、恐龙蛋,银幕上播放着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想无不证明了在中生代时期,恐龙这一庞然大物,绝不可能只是想象。

大鹏半岛厅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沙盘,呈现着深圳市的地理位置。沙盘上方的荧幕向同学们介绍了深圳的很多著名景点,如中国最美海岸线的杨梅坑,素有“将军村”“鹏城”之称的大鹏所城等等。穿过逼真的火山模拟场景,脚下是喷薄欲出的红色岩浆,立于旁侧的是笔直的柱状节理,主讲老师一边向同学们讲述古遗迹的形成,一边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神奇的大鹏半岛。

走上二楼,同学们进入了矿物厅。亿万年地地球演化造就了多姿多彩的矿物晶体,璀璨夺目的玉石见证了地质环境的演变和人类历史的兴衰更替。在玉石天地,主讲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多种不同的玉石。新疆的“和田玉”、辽宁岫岩的“岫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和河南南阳的“独山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参观了很多奇特的矿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受特定的物理、化学因素控制,在同一矿化时期,不同矿物先后成矿,形成了不同的矿物共生关系。

最后一个展厅是城市与地质环境厅,地质环境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石,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主讲老师讲解了地震、水污染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地质灾害问题,并带同学们看了一些学校的地质观测井刨面示意图。老师详细的解说,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知识,提高同学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走出博物馆,踏上返程的路,同学们整理着手中的照片,回顾着一天实习学到的知识。

总结:

通过本次为期5天的实习,23级地信和遥感专业的同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用实地考察深化所学知识,培养了自然地理与地信相结合的专业素养,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拓展了自然地理学课程的相关知识。